注音 一ˊ ㄨㄤˊ
拼音 yí wáng
⒈ 見“遺亡”。
⒈ 亦作“遺亾”。
⒉ 遺落;散失。
引唐 張九齡 《上封事書》:“臣以為始造簿書,以備用人之遺亾耳。”
宋 王十朋 《<潛澗嚴闍梨文集>序》:“平生製述甚多,旋已遺亡。”
元 馬端臨 《<文獻通考>序》:“聊輯見聞,以備遺亡耳。”
⒊ 指遺失、散落的東西。
引《隋書·經籍志一》:“魏氏 代 漢,採掇遺亡,藏在祕書中、外三閣。”
唐 楊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路無遺亡,器不雕偽。”
宋 蘇軾 《論閏月不告朔猶朝於廟》:“夫子傷 周 道之殘缺,而禮樂文章之壞也,故區區焉掇拾其遺亡,以為其全不可得而見矣。”
清 陳芝光 《南宋雜事詩》之七七:“他年十萬軍聲亂,洲上遺亡何處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