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簷詞語解釋 / 負簷是什麽意思
「負簷」詞語解釋

注音 ㄈㄨˋ 一ㄢˊ

拼音 fù yán

⒈  肩挑揹負。

⒉  對自己所擔負的工作的謙稱。

引證解釋

⒈  肩挑揹負。按,簷,一本作“擔”。“負簷而立”,形容準備逃跑的樣子。

《楚辭·嚴忌<哀時命>》:“負簷荷以丈尺兮,欲伸要而不可得。”
王逸 注:“背曰負,荷曰簷。”
《魏書·食貨志》:“布帛不可尺寸而裂,五穀則有負簷之難。”
宋 陳亮 《三國紀年·關羽》:“當是時, 羽 威震華夏, 許下 之民,負簷而立。”

⒉  對自己所擔負的工作的謙稱。

《史記·陳杞世家》:“齊桓公 欲使 陳完 為卿, 完 曰:‘羈旅之臣,幸得免負簷,君之惠也,不敢當高位。’”
晉 盧諶 《贈崔溫》詩:“亦既弛負簷,忝位宰黔庶。”

⒊  亦作“負簷”。托住簷樑。

《文選·張協<七命>》:“陰虯負簷,陽馬承阿。”
呂向 注:“虯龍陰物,馬為陽物。謂刻作其象,負荷簷樑之勢,承接木石之曲。”

⒋  亦作“負簷”。背靠屋簷。見“負簷”。

清 王士禛 《分甘餘話》卷下:“益都 孫文定公 為諸生時,數有異徵。一日天未明,自家赴塾,過大街,見一人負簷而立,長過於簷,無他徑趨避。”

相關漢字解釋

負字解釋簷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