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ㄕˊ ㄔㄨㄤˊ
拼音 shí chuáng
⒈ 古代祠廟中刻有經文、影象或題名的大石柱。有座有蓋,狀如塔。
石幢「ㄕˊ ㄔㄨㄤˊ」
⒈ 古代祠廟中,刻有經文、影象或題名的大石柱。有座有蓋,狀如塔。
引唐·岑參〈酬暢當嵩山尋麻道士見寄〉詩:「陰洞石幢微有字,古壇松樹半無枝。」
唐·陳鴻《東城老父傳》:「大曆元年,依資聖寺大德僧運平住東市海池,立陁羅尼石幢。」
⒈ 古代祠廟中刻有經文、影象或題名的大石柱。有座有蓋,狀如塔。
引唐 岑參 《酬暢當嵩山尋麻道士見寄》詩:“陰洞石幢微有字,古檀松樹半無枝。”
元 吳復 逸句:“雲氣上天星劍溼,龜文入地石幢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五·峴山幢宋人題名》:“襄陽 峴山 羊公祠 有石幢一枚,凡六面,高六尺,每面闊九寸,有蓋有座。”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碑帖·唐石幢》:“吳門 碑刻,遭 建炎 兵火,十不存一,故 漢 唐 之碑絶少,今所存者惟石幢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