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ㄒ一ㄝˋ ㄉㄨˊ
拼音 xiè dú
⒈ 亦作“媟瀆”。亦作“媟嬻”。
⒉ 褻狎;輕慢。
⒊ 淫穢。
媟黷「ㄒ一ㄝˋ ㄉㄨˊ」
⒈ 行為放蕩不莊重。也作「媟狎」。
引《漢書·卷八五·谷永傳》:「願陛下正君臣之義,無復與群小媟黷燕飲。」
⒈ 亦作“媟瀆”。亦作“媟嬻”。
⒉ 褻狎;輕慢。
引《漢書·枚皋傳》:“﹝ 枚皋 ﹞為賦頌,好嫚戲,以故得媟黷貴幸。”
顏師古 注:“媟,狎也。黷,垢濁也。”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四》:“願陛下正君臣之義,黜群小媟瀆之臣。”
唐 徐洪 《比干墓》詩:“媟黷皆佞諛,虔劉盡英雋。”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樂府二》:“王觀 學士嘗應制撰《清平樂》詞…… 高太后 以為媟瀆 神宗,翌日罷職。”
⒊ 淫穢。
引《舊唐書·文苑傳中·賈曾》:“臣聞作樂崇德,以感人神,《韶》、《夏》有容,《鹹》、《英》有節,婦人媟黷,無豫其間。”
宋 洪邁 《夷堅甲志·黑風大王》:“一夕,乘醉欲入寢閣,觀後真容,且有媟瀆之意。”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格言·鬧房》:“今則置酒高會,而澆弛無行之徒,沉湎喧呶,甚且以媟嬻之詞相軋,以為笑樂。”
魯迅 《墳·寡婦主義》:“即以今年的士大夫的文言而論, 章士釗 呈文中的‘荒學逾閒恣為無忌’,‘兩性銜接之機緘締構’……可謂臻媟黷之極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