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ㄈㄨˋ ㄊㄨˇ
拼音 fù tǔ
⒈ 古時墳墓隧道上承土的橫板。
⒉ 背土。
⒊ “負土成墳”之省。
⒈ 古時墳墓隧道上承土的橫板。
引《周禮·春官·冢人》“以度為丘隧” 唐 賈公彥 疏:“隧道,則上有負土。”
《墨子·備穴》“兩柱共一員十一” 清 孫詒讓 間詁:“‘員十一’,義不可通,下文兩言‘員土’,疑‘十一’即‘土’字,傳寫誤分之。然‘員土’亦無義,蓋當為‘負土’。 《周禮·冢人》 賈 疏雲:‘隧道上有負土’,此為穴,亦為隧道,故有負土。蓋以板橫載而兩柱直榰之,故云‘兩柱共一負土’。”
⒉ 背土。
引《淮南子·齊俗訓》:“故 伊尹 之興土功也,脩脛者使之跖钁,強脊者使之負土。”
高誘 注:“脊強者任負重。”
《梁書·韋叡傳》:“時 景 於城外起東西二土山,城內亦作以應之, 太宗 親自負土, 哀太子 以下躬執畚鍤。”
⒊ “負土成墳”之省。參見“負土成墳”。
引《晉書·許孜傳》:“俄而二親沒,柴毀骨立,杖而能起,建墓於縣之 東山,躬自負土,不受鄉人之助。”
宋 蘇軾 《潘推官母李氏輓詞》:“尚有升堂他日約,豈知負土一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