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詞語解釋 / 陶器是什麽意思
「陶器」詞語解釋

注音 ㄊㄠˊ ㄑ一ˋ

拼音 táo qì

詞類名詞

⒈  用粘土成型、乾燥後放在窯內於 950—1165°C下燒製而成的物品,為多孔、不透明的非玻璃質,通常上釉,也有不上釉的。

pottery; earchenware;

英文 pottery

德語 Geschirr (S)​, Irdengut (S)​, Keramik (S)​, Töpferei (S)​, Töpferware (S)​, Tongeschirr (S)​

法語 poterie

國語辭典簡編本

陶器「ㄊㄠˊ ㄑㄧˋ」

以陶土燒製成的器物。坯質不透明,具吸水性,經攝氏800?1000度溫度焙燒。成品質地較為粗糙,叩之聲音混而示清。可分為細陶和粗陶,無釉和有釉。隨陶土成分和焙燒溫度的差異,坯體呈白、青、褐、棕等顏色。陶器在新石器時代大量出現。

造句陶器的形制、花紋等特徵常是考古學上重要斷代依據。

國語辭典修訂本

陶器「ㄊㄠˊ ㄑ一ˋ」

⒈  以陶土燒製成的器物。坯質不透明,具吸水性,經攝氏八百度至一千度溫度培燒。成品質地較為粗糙,叩之聲音混濁不清。可分為細陶和粗陶,無釉或有釉。隨陶土成分和培燒溫度的差異,坯體呈白、青、褐、棕等顏色。陶器在新石器時代大量出。

如:「陶器的形制、花紋等特徵常是考古學上重要斷代依據。」

引證解釋

⒈  用黏土燒製的器皿。質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黃褐色。也有塗上別的顏色或彩色花紋的。新石器時代開始大量出現。現代用的陶器大多塗上粗釉。

《禮記·月令》:“﹝仲冬之月﹞陶器必良,火齊必得。”
唐 趙璘 《因話錄·徵》:“兵察帝主院中茶,茶必市 蜀 之佳者,貯於陶器,以防暑溼。”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二章第二節:“陶器的出現是人類在向自然界鬥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

相關漢字解釋

陶字解釋器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