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ㄌ一ㄣˇ ㄌ一ˋ
拼音 lǐn lì
⒈ 見“懍慄”。
⒈ 亦作“懍慄”。 寒戰貌。一本作“凜慄”。
引唐 杜甫 《北征》詩:“那無囊中帛,救汝寒懍慄。”
⒉ 恐懼貌。
引清 黃景仁 《雨中入山訪曹以南》詩之一:“懍慄窮畏途,相將搴幽幔。”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國外代表請願書》:“大臣諮嗟於上,人民嘆息於下,一年現象,即已如此,推之九年,能無懍慄?”
馮至 《伍子胥》:“人們走著黃昏時崎嶇的窄路,簫聲婉婉轉轉地隨著遊離的鬼火去尋索死者的靈魂,人人的心裡都感到幾分懍慄。”
⒊ 肅敬貌。
引清 樑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威德入人心》:“今人道及 關壯繆、嶽忠武 之名,則自然懍慄,威之在人心者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