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理詞語解釋 / 通理是什麽意思
「通理」詞語解釋

注音 ㄊㄨㄥ ㄌ一ˇ

拼音 tōng lǐ

⒈  通曉事理。

⒉  共通的道理。

⒊  猶統理。

⒋  連通的紋理。

國語辭典修訂本

通理「ㄊㄨㄥ ㄌ一ˇ」

⒈  通達情理。

《易經·坤卦·文言曰》:「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
《三國演義·第五四回》:「孔明變色曰:『子敬好不通理!』」

引證解釋

⒈  通曉事理。

《易·坤》:“君子黃中通理。”
三國 魏 曹操 《議復肉刑令》:“安得通理君子達於古今者,使平斯事乎?”
《平妖傳》第五回:“你兒子忒不通理,做出恁般手腳。”

⒉  共通的道理。

《三國志·蜀志·秦宓傳》:“又論皇帝王霸豢龍之説,甚是通理。”
《南史·徐羨之傳》:“臣以為法律之外,尚弘通理,母之即刑,由子明法。”
宋 曾鞏 《正長各舉屬官誥》:“蓋上下之體相承,如此以周天下之務,此古今之通理也。”

⒊  猶統理。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四》:“臣聞天生蒸民,不能自治而立王者通理之。”
宋 王禹偁 《與馮伉書》:“今有 商於 之命,而親友間往往相唁,誠以閤下通理是郡也。”

⒋  連通的紋理。

唐 白居易 《雲居寺孤桐》詩:“直從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無附枝,中心有通理。”

相關漢字解釋

通字解釋理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