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ㄕㄣˇ ㄘˊ
拼音 shěn cí
⒈ 古時祭水神之禮儀。因祭時須沉牲畜、珪璧等,故名。
⒈ 古時祭水神之禮儀。因祭時須沉牲畜、珪璧等,故名。
引《史記·孝武本紀》:“﹝天子﹞還至 瓠子,自臨塞決 河,留二日,沉祠而去。”
《後漢書·祭祀志上》“三月,上幸 魯” 李賢 注引《漢祀令》:“天子行有所之,出 河,沉用白馬、珪璧各一,衣以繒緹五尺。祠用脯二束,酒六升,鹽一升。涉 渭、灞、涇、雒 佗名水如此者,沉珪璧各一。律:在所給祠具,及行,沉祠佗川水。”
《宋史·禮志五》:“太平興國 八年, 河 決 滑州,遣樞密直學士 張齊賢 詣 白馬津,以一太牢沉祠加璧。自是,凡 河 決溢、修塞皆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