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ㄐ一ㄝˊ ㄌ一ˇ
拼音 jié lǐ
⒈ 岩石在自然條件下形成的的裂紋或裂縫。
英joint;
節理「ㄐ一ㄝˊ ㄌ一ˇ」
⒈ 節操、義行。
引漢·劉向《說苑·卷四·立節》:「士有殺身以成仁,觸害以立義,倚於節理而不議死地,故能身死,名流於來世,非有勇斷孰能行之?」
⒉ 地質學名詞。岩石因體積收縮或受外力作用而產生的裂縫。多成群出現,相互平行或 縱橫交錯,並無明顯位移現象。通常依發生於岩石成巖前後,可分為原生節理與次生 節理二種。
⒈ 節義道理。
引漢 劉向 《說苑·立節》:“士有殺身以成仁,觸害以立義,倚於節理而不議死地,故能身死名流於來世。”
⒉ 節和紋理。
引《新唐書·回鶻傳下》:“有川曰 康幹河,斷鬆投之,三年輒化為石,色蒼緻,然節理猶在,世謂康幹石者。”
清 張岱 《陶庵夢憶·松花石》:“董文簡 家茁錯二鬆橛,節理槎枒,皮斷猶附。”
⒊ 排程管束,使合於禮儀準則。
引《文選·幹寶<晉紀總論>》:“故其積基樹本,經緯禮俗,節理人情,恤隱民事,如此之纏綿也。”
李周翰 注:“節理,謂以節度理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