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ㄈㄨˋ ㄏㄞˇ
拼音 fù hǎi
⒈ 背靠大海。
⒉ 借指邊遠國家,蠻夷之地。
⒈ 背靠大海。
引《戰國策·齊策一》:“南有 韓 魏,負海之國也,地廣人眾,兵強士勇,雖有百 秦,將無奈我何!”
《新唐書·忠義傳中·賈循》:“地南負海,北屬 長城,林埌岑翳,寇所蔽伏。”
明 歸有光 《遺王都御史書》:“嘉定 負海,去郡治二百里所,往來以潮汐為候。”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今者西方數省,外稍負海,而內有險阻之形勢。”
⒉ 借指邊遠國家,蠻夷之地。
引《管子·霸言》:“大國小大有謀,彊弱有形。服近而彊遠,王國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敵國之形也。以負海攻負海,中國之形也。折節事強以避罪,小國之形也。”
尹知章 注:“謂以蠻夷攻蠻夷。蠻夷負海以為固,故曰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