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ㄈㄨˊ ㄙㄜˋ
拼音 fú sè
⒈ 衣服的樣式、顏色:民族服色。
服色「ㄈㄨˊ ㄙㄜˋ」
⒈ 衣服的顏色。
引《禮記·大傳》:「改正朔,易服色。」
《儒林外史·第五〇回》:「他拿的是個已革的生員,怎麼卻是這樣服色。」
⒈ 車馬和祭牲的顏色。歷代各有所尚。
引《禮記·大傳》:“改正朔,易服色。”
鄭玄 注:“服色,車馬也。”
孔穎達 疏:“謂 夏 尚黑, 殷 尚白, 周 尚赤,車之與馬,各用從所尚之正色也。”
孫希旦 集解:“服,如服牛乘馬之服,謂戎事所乘;若 夏 乘驪, 殷 乘翰, 周 乘騵是也。色,謂祭牲所用之牲色;若 夏 玄牡, 殷 白牡, 周 騂犅是也。”
⒉ 官員品服和吏民衣著的顏色。
引宋 高承 《事物紀原·官爵封建·服色》:“《隋禮儀志》曰:大業 元年, 煬帝 詔 牛弘、宇文愷 等創造章服差等:五品已上通著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緋緑,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皁,士卒以黃……《筆談》曰:中國衣冠,自 北齊 全用胡服,窄袖緋緑。此蓋其始也。”
唐 元稹 《於季友授石羽林將軍制》:“榮以服色,列於藩垣。”
⒊ 衣著的樣式色澤。
引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五:“﹝ 文合 ﹞具説女子姿質服色、言語相反覆本末。令入問女,所言皆同。”
《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那僧人看見 鄭夫人 丰姿服色,不像個以下之人,甚相敬重,請入浄室問訊。”
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不變法之害》:“入 關 之初,即下薙髮之令,頂戴翎枝,端罩馬褂,古無有也,則變服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