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ㄍㄨㄛˊ ㄍㄨㄥ
拼音 guó gōng
⒈ 封爵名。隋始置。自唐至明皆因之。
國公「ㄍㄨㄛˊ ㄍㄨㄥ」
⒈ 一種爵位。隋朝設定,位次於王而高於郡公,後世沿用至明朝;清朝則僅有宗室及藩部封鎮國公、輔國公。
引《隋書·卷二八·百官志下》:「開皇中,置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為九等者。」
⒈ 封爵名。 隋 始置。自 唐 至 明 皆因之。
引《隋書·百官志下》:“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凡九等。”
唐 元稹 《贈太保嚴公行狀》:“階崇金紫,爵極國公。”
《宋史·職官志三》:“列爵九等:曰王,曰郡王,曰國公,曰郡公,曰縣公,曰侯,曰伯,曰子,曰男。”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那 謝堯文 是派去和 浙江 的小朝廷通訊息的,怎麼從他身上會搜得出 魯王以海 封 洪承疇 為國公的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