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ㄈㄥˊ 一ㄝˋ
拼音 féng yè
⒈ 寬大的衣袖。《禮記·儒行》:“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因指儒生所穿之衣。
⒉ 指儒生。
⒊ 指儒學。
逢掖「ㄈㄥˊ 一ㄝˋ」
⒈ 衣腋下寬大,古儒者的服飾。也作「逢衣」、「逢腋」。
引《禮記·儒行》:「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
⒈ 寬大的衣袖。
引《禮記·儒行》:“丘 少居 魯,衣逢掖之衣;長居 宋,冠章甫之冠。”
因指儒生所穿之衣。 《後漢書·盧植傳》:“子幹 兼姿,逢掖臨師。”
南朝 樑 範縝 《神滅論》:“捨逢掖,襲橫衣,廢俎豆,列瓶缽,家家棄其親愛,人人絶其嗣續。”
宋 司馬光 《和邵興宗<秋夜學舍宿直>》:“直舍逍遙度清夜,蹔投逢掖解儒冠。”
清 吳偉業 《送宛陵施愚山提學山東》詩:“魯 儒好逢掖,傴僂循牆東。”
⒉ 指儒生。
引唐 柳宗元 《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足下之行, 汝南 周潁客 又先唱之矣,逢掖之列,亦以加慕。”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高蟾》:“詩體則氣勢雄偉,態度諧遠,如狂風猛雨之來,物物竦動,深造理窟,亦一奇逢掖也。”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七:“常見翁孺婦人入寺觀,每悚然拜跪;入學宮,則廢然而返;即逢掖亦無肅心虔禮,何也?”
⒊ 指儒學。
引唐 劉禹錫 《遊桃源一百韻》:“紛吾本孤賤,世業在逢掖。”
清 錢謙益 《宋王叔安<雅堂集>序》:“而吾所稱 葉生 者,窮老逢掖,墓木已拱,不若膏脣拭舌之流可以助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