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一ˋ ㄙㄨㄣˇ
拼音 yì sǔn
⒈ 謙遜;謙讓。限制;減省。貶低;貶損。
抑損「一ˋ ㄙㄨㄣˇ」
⒈ 謙退、謙遜。
引《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今子長八尺,迺為人僕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
⒉ 裁製減省。
引《漢書·卷八五·谷永傳》:「深惟日食再既之意,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
《新唐書·卷一〇二·岑文字傳》:「文字上疏,勸崇節儉,陳嫡庶分,宜有抑損。」
⒈ 謙遜;謙讓。
引《晏子春秋·雜上二五》:“﹝御者﹞妻曰:‘……今子長八尺,迺為人僕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
漢 荀悅 《漢紀·惠帝紀》:“周 承之弊,故大國方五百里,所以崇寵諸侯而自抑損也。”
宋 蘇軾 《賜皇叔改封徐王顥上表辭免冊禮允詔》:“既殿文邦,宜膺盛禮,而抑損之志,逡巡不居。”
⒉ 限制;減省。
引《漢書·谷永傳》:“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毋聽後宮之請謁。”
《新唐書·岑文字傳》:“魏王 泰 有寵,侈第舍,冠諸王。 文字 上疏,勸崇節儉,陳嫡庶分,宜有抑損。”
《資治通鑑·唐則天后光宅元年》:“中宮威權太重,宜稍抑損。”
⒊ 貶低;貶損。 《三國志·魏志·衛臻傳》:“時群臣並頌 魏 德,多抑損前朝。
引臻 獨明禪授之義,稱揚 漢 美。”
孫中山 《檀香山興中會成立宣言》:“蓋我 中華 受外國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內外隔絶,上下之情罔通;國體抑損而不知,子民受制而無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