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ㄎㄞˇ ㄗㄜˊ
拼音 kǎi zé
⒈ 法式,楷模。
楷則「ㄎㄞˇ ㄗㄜˊ」
⒈ 值得效法尊崇的範例。也作「模楷」、「楷模」。
引《後漢書·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傳·齊武王縯傳》:「陸能屬文,作春秋旨義終始論及賦頌數十篇。又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
《晉書·卷五二·阮種傳》:「每為駁議,事皆施用,遂為楷則。」
⒈ 法式,楷模。
引《孔叢子·連叢子下》:“季彥 為人謙退愛厚……下筆則典誥成章,吐言必正名務理,故每所交遊,莫不推先以為楷則也。”
《後漢書·北海靖王興傳》:“睦 能屬文,作《春秋旨義終始論》及賦頌數十篇。又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
《晉書·阮種傳》:“﹝ 阮種 ﹞進止有方,正己率下,朝廷鹹憚其威容。每為駁議,事皆施用,遂為楷則。”
明 宋濂 《大天界寺住持孚中禪師信公塔銘序》:“其秉住持事者,若 笑隱訢公、曇芳忠公 皆名德之士,舉行 百丈 清規,為東南之楷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