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ㄈㄨ ㄓˋ
拼音 fū zhì
⒈ 亦作“鈇質”。
⒉ 古代斬人的刑具。借指腰斬之罪。鑕,墊在下面的砧板。
⒊ 星名。
⒈ 亦作“鈇質”。
⒉ 古代斬人的刑具。借指腰斬之罪。鑕,墊在下面的砧板。
引《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子家駒 曰:‘臣不佞,陷君於大難,君不忍加之以鈇鑕,賜之以死。’”
何休 注:“鈇鑕,要斬之罪。”
《史記·項羽本紀》:“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 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鈇質,妻子為僇乎?”
《晉書·齊王冏傳》:“言入身戮,義讓功舉,退就鈇鑕,此 惠 之死賢於生也。”
元 李翀 《日聞錄》:“古者,斬人必加鍖上而斫之,故曰伏鈇質。”
清 黃宗羲 《陸周明墓誌銘》:“昔 李固 之死, 汝南 郭亮 左提章鉞,右乘鈇鑕,詣闕上書,乞收其屍。”
⒊ 星名。
引《隋書·天文志中》:“八魁西北三星曰鈇質,一曰鈇鉞。有星入之,皆為大臣誅。”
《宋史·天文志三》:“鈇鑕五星,在天倉西南,刈具也,主斬芻飼牛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