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ㄓㄨˋ ㄐ一ˊ
拼音 zhù jí
⒈ 記錄之簿冊。
⒉ 指登記入冊。
⒊ 古代朝臣受彈劾,情節較重者,在家聽候處理。同時在家門上貼“注籍”兩字,以避免與人往來。
⒈ 記錄之簿冊。
引《後漢書·楊賜傳》:“后帝徙 南宮,閲録故事,得 賜 所上 張角 奏及前侍講注籍,乃感悟。”
李賢 注:“所注之籍録。”
⒉ 指登記入冊。
引《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又東境役苦,百姓多注籍詐病,遣外醫巫,在所檢佔諸屬名,並取病身。”
梁啟超 《少年中國說》:“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為人注籍之奴。”
⒊ 古代朝臣受彈劾,情節較重者,在家聽候處理。同時在家門上貼“注籍”兩字,以避免與人往來。
引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他沒有看見首輔 薛國觀,明白他是因為受了彈劾,‘注籍’在家。”
謂登入在冊,在家聽授官職。 明 許譽卿 《科臣被言咆哮等事疏》:“先是舉行枚卜,臣病,註籍兼旬,始終不聞會推。”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明 時,群僚被劾者,自衙歸私宅,則下轎簾以障之,於門揭註籍二字,閉門以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