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ㄑ一ㄠˋ ㄐ一ㄢˋ
拼音 qiào jiàn
⒈ 《韓非子·內儲說上》:“董閼於為趙上地守,行石邑山中,澗深,峭如牆,深百仞,因問其旁鄉左右曰:'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曰:'嬰兒痴聾狂悖之人嘗入此者乎?'對曰:'無有。''牛馬犬彘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董閼於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無赦,猶入澗之必死也,則人莫之敢犯也,何為不治?'”後因以“峭澗”喻嚴刑峻法。
⒈ 後因以“峭澗”喻嚴刑峻法。
引《韓非子·內儲說上》:“董閼於 為 趙上地 守,行 石邑 山中,澗深,峭如牆,深百仞,因問其旁鄉左右曰:‘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曰:‘嬰兒痴聾狂悖之人嘗入此者乎?’對曰:‘無有。’‘牛馬犬彘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 董閼於 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無赦,猶入澗之必死也,則人莫之敢犯也,何為不治?’”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持法》:“刑書原於 子產,峭澗起於 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