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然詞語解釋 / 劃然是什麽意思
「劃然」詞語解釋

注音 ㄏㄨㄚˊ ㄖㄢˊ

拼音 huá rán

⒈  象聲形容詞。

⒉  忽然;突然。

⒊  界限分明貌。

⒋  猶豁然。開朗貌。

國語辭典修訂本

劃然「ㄏㄨㄚˊ ㄖㄢˊ」

⒈  形容皮、肉撕裂開來。

《聊齋志異·卷一·畫皮》:「嫗僕,人皮劃然而脫,化為厲鬼。」

引證解釋

⒈  象聲形容詞。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至一大門……門有數人俯伏而候。門人示金印、讀玉簡,劃然開門。”
宋 蘇軾 《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竹青》:“無何, 竹青 出,命眾手為緩結,覺羽毛劃然盡脫。”

⒉  忽然;突然。

唐 韓愈 《聽穎師彈琴》詩:“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葉聖陶 《城中·病夫》:“站長嘴裡的叫笛蘧……一響,繁雜的喧聲便劃然而息,整個車站讓異樣的沉默籠罩著。”

⒊  界限分明貌。

清 王夫之 《尚書引義·說命中》:“宋 諸先儒欲拆 陸、楊 ‘知行合一’、‘知不先,行不後’之説,而曰‘知先行後’,立一劃然之次序。”
姚華 《論文後編》:“由此以言,則紀必務其大,記不厭其細,二者之界,劃然可識。”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中國古代史的分期問題》:“春秋 和 戰國 是劃然不同的兩個時代。”

⒋  猶豁然。開朗貌。

明 王思任 《徐霞客傳》:“與之論山經、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

相關漢字解釋

劃字解釋然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