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一 一ˋ ㄍㄨ ㄒ一ㄥˊ
拼音 yī yì gū xíng
詞類動詞
⒈ 不顧別人反對,堅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你應當採納別人合理的建議,不要一意孤行。
相似詞
執迷不悟 獨斷獨行 以意為之 自以為是 剛愎自用 獨斷專行 不可理喻 獨行其是 孤行己見 死心塌地 固執己見
相反詞
順風轉舵 博採眾長 虛懷若谷 從善如流 清夜捫心 迷途知返 棄舊圖新 言聽計從 死心踏地 群策群力 回心轉意 集思廣益
英文 obstinately clinging to one's course (idiom), willful, one's own way, dogmatic
德語 Aufdringlichkeit (S), Zudringlichkeit (S), stur an etw. festhalten
一意孤行「ㄧ ㄧˋ ㄍㄨ ㄒㄧㄥˊ (變)ㄧˊ ㄧˋ ㄍㄨ ㄒㄧㄥˊ」
謝絕一切請託,按照自己的意見獨立處理公事。後用以指不接受勸告,固執己見,獨斷獨行。語本《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趙禹傳》。
造句做事要廣採各方意見,一意孤行只會壞事。
一意孤行「一 一ˋ ㄍㄨ ㄒ一ㄥˊ」
⒈ 謝絕一切請託,按照己意獨立處理公事。語本後多用作貶義詞,指某人不接受勸告,固執己見,獨斷獨行。清·袁枚。
引《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趙禹傳》:「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有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
《隋園詩話·卷三》:「蓋一意孤行之士,細行不矜,孔子所謂『觀過知仁』,正此類也。」
反回心轉意 從善如流 言聽計從
⒈ 謂謝絕請託,按己意執法。後以“一意孤行”指不聽勸告,固執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引《史記·酷吏列傳》:“禹 ( 趙禹 )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無食客。公卿相造請 禹,禹 終不報謝,務在絶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
清 趙翼 《廿二史札記·後漢書二·東漢尚名節》:“自 戰國 豫讓、聶政、荊軻、侯嬴 之徒,以意氣相尚,一意孤行,能為人所不敢為,世競慕之。”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蓋一意孤行之士,細行不矜, 孔子 所謂‘觀過知仁’,正此類也。”
茅盾 《子夜》十:“說不定他一片好心勸 杜竹齋 抑制著 吳蓀甫 的一意孤行那番話, 杜竹齋 竟也已經告訴了 蓀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