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ㄅㄨˋ ㄒ一ㄣˋ
拼音 bù xìn
⒈ 不相信。
⒉ 不誠實;不信實。
⒊ 猶言難道。
德語 misstraut , Unglaube (S)
法語 ne pas croire, méfiance
不信「ㄅㄨˋ ㄒ一ㄣˋ」
⒈ 沒有信用或失信。
引《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楚辭·屈原·九歌·湘君》:「期不信兮,告餘以不閒。」
⒉ 不相信。
引《論語·憲問》:「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後與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紅樓夢·第四九回》:「香菱聽了,心下不信,料著他們是哄自己的話,還只管問黛玉、寶釵等。」
⒊ 佛教用語。為五十一種心理現象之一。指對業果、四諦、三寶不信受。
⒈ 不相信。
引《書·湯誓》:“爾無不信,朕不食言。”
孔穎達 疏:“汝無得不信我語。”
宋 曾鞏 《南湖行》之一:“生長江湖樂卑溼,不信中州天氣和。”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二折:“不信好人言,必有悽惶事。”
⒉ 不誠實;不信實。
引《詩·小雅·蒼伯》:“慎爾言也,謂爾不信。”
《史記·穰侯列傳》:“夫 三晉 之相與也, 秦 之深讎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為不信,不為無行。”
⒊ 猶言難道。
引《水滸傳》第六回:“胡説!這等一個大去處,不信沒齋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