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ㄖㄨㄥˊ ㄕㄨˋ
拼音 róng shù
詞類名詞
⒈ 木名。常綠大喬木。樹幹分枝多,覆蓋面廣,有氣根。葉子互生,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果實倒卵形,黃色或赤褐色。生長在熱帶地方。木材褐紅色,可制器具,果可食;根、葉、樹汁均可作藥用。
榕樹「ㄖㄨㄥˊ ㄕㄨˋ」
→榕
榕樹「ㄖㄨㄥˊ ㄕㄨˋ」
⒈ 一種常見的樹種。綠蔭甚廣。炎炎夏日,人們多喜在樹下乘涼。常用作行道樹、觀賞盆栽等。參見「榕」條。
⒈ 木名。常綠大喬木。樹幹分枝多,覆蓋面廣,有氣根。葉子互生,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果實倒卵形,黃色或赤褐色。生長在熱帶地方。木材褐紅色,可制器具,果可食;根、葉、樹汁均可作藥用。
引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榕》:“榕樹, 南海 桂林 多植之,葉如木麻,實如冬青,樹榦拳曲……其蔭十畝,故人以為息焉。而又枝條既繁,葉又茂細,軟條如藤,垂下漸漸及地,藤梢入土,便生根節。”
清 吳偉業 《子夜歌·代友人答閩妓》之三:“榕樹參天長,郎棲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