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蟲詞語解釋 / 瓢蟲是什麽意思
「瓢蟲」詞語解釋

注音 ㄆ一ㄠˊ ㄔㄨㄥˊ

拼音 piáo chóng

詞類名詞

⒈  昆蟲名。成蟲半球形,頭小。種類很多,顏色不一。前翅堅硬,上有黑色或黃色斑點,也有無斑點的。幼蟲體略長,尾端細小。

國語辭典簡編本

瓢蟲「ㄆㄧㄠˊ ㄔㄨㄥˊ」

動物名。昆蟲綱瓢蟲科。軀體為半球形,體長約八至十公釐,背上有紅色或黑色斑點。因體形像倒蓋著的水瓢,故稱為「瓢蟲」。

造句瓢蟲身上的紅黑斑點,對比鮮明,相當醒目。

國語辭典修訂本

瓢蟲「ㄆ一ㄠˊ ㄔㄨㄥˊ」

⒈  動物名。昆蟲綱瓢蟲科。是一種體作半球形,背上有赤或黑色斑紋的甲蟲,因體形像倒蓋著的水瓢,故稱為「瓢蟲」。體長約六公釐,翅鞘為黃褐或黑褐等色,其中肉食性的瓢蟲是專門捕食蚜蟲和介殼蟲的益蟲,素食瓢蟲則專門啃食植物的葉子。

引證解釋

⒈  昆蟲名。成蟲半球形,頭小。種類很多,顏色不一。前翅堅硬,上有黑色或黃色斑點,也有無斑點的。幼蟲體略長,尾端細小。多數種類捕食蚜蟲、蟎類等,對農業、林業有益。

相關漢字解釋

瓢字解釋蟲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