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ㄆㄛˋ ㄊ一ˇ ㄕㄨ
拼音 pò tǐ shū
⒈ 指書法結構的變體。
破體書「ㄆㄛˋ ㄊ一ˇ ㄕㄨ」
⒈ 行書的變體。
引《俗語考原·破體書引書斷》:「王獻之變右軍行書。號曰『破體書』。」
⒉ 通稱不合正體的俗字。也作「破體字」。
⒈ 指書法結構的變體。
引唐 張懷瓘 《書斷》:“王獻之 變 右軍 行書,號曰破體書。”
亦省作“破體”。 《法書要錄·徐浩論書》:“厥後 鍾 善真書, 張 稱草聖, 右軍 行法, 小令 破體,皆一時之妙。”
唐 戴叔倫 《懷素上人草書歌》:“始從破體變風姿,一一花開春景遲。”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文》:“每曰:學書當先務真楷,端正勻停,而後饒得破體,破體而後饒得顛草。”
清 錢謙益 《華山廟碑歌》:“儛書不顧經若典,破體豈論隸與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