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ㄐㄨˇ ㄖㄣˊ
拼音 jǔ rén
詞類名詞
⒈ 漢代取士人不用考試,令郡國的守相推薦到中央;明清兩代稱鄉試考取的人。
英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舉人「ㄐㄩˇ ㄖㄣˊ」
漢代由郡守薦舉為官的人稱為「舉人」。唐、宋時稱可以應進士考試的人為「舉人」;至明、清則稱中鄉試的人為「舉人」。
造句舉人如果順利通過會試、殿試,即成為進士。 △大會狀、大春元
舉人「ㄐㄨˇ ㄖㄣˊ」
⒈ 把人抱舉起來。
引《山海經·西山經》:「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是好舉人。」
⒉ 舉用人才。
引《左傳·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為君也,舉人之周也。」
《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凡舉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
⒊ 漢代取士用人無考試之法,皆令郡國守相薦舉,被薦舉者稱為「舉人」。唐、宋時稱可以應進士考試的人為「舉人」;至明、清時,則稱鄉試中試的人為「舉人」。
⒈ 推舉,選拔人才。亦指所舉之人材。
引《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
《後漢書·章帝紀》:“每尋前世舉人貢士,或起甽畝,不繫閥閲。”
⒉ 隋、唐、宋 三代,被地方推舉而赴京都應科舉考試者。
引唐 白居易 《早送舉人入試》詩:“夙駕送舉人,東方猶未明。”
⒊ 明 清 兩代稱鄉試錄取者。
引《儒林外史》第二回:“那 王舉人 也不謙讓,從人擺了一條凳子,就在上首坐了。”
豐子愷 《緣緣堂隨筆·姓》:“在 石門灣 裡,姓 豐 的只有我們一家,而中舉人的也只有我父親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