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體詞語解釋 / 國體是什麽意思
「國體」詞語解釋

注音 ㄍㄨㄛˊ ㄊ一ˇ

拼音 guó tǐ

詞類名詞

⒈  大臣輔佐國君,就像人體有股肱一樣,故稱大臣為國體。

minister;

⒉  國家的典章制度。

state system; form of the government;

⒊  國家的形式。大致可分為君主國與共和國。表明國家根本性質的國家體制,是由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來決定的。

國語辭典簡編本

國體「ㄍㄨㄛˊ ㄊㄧˇ」

國家的根本體制。因主權歸屬的對象不同,可分為君主國與共和國。如日本、英國為君主立憲國體,而美國、法國為共和國體

國語辭典修訂本

國體「ㄍㄨㄛˊ ㄊ一ˇ」

⒈  國家的大體。

《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贊曰》:「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甚美,通達國體。」

⒉  國家的形式。因主權歸屬的物件不同,可分為君主國與共和國。

引證解釋

⒈  大臣輔佐國君,猶人之有股肱,故稱之為國體。

《穀樑傳·昭公十五年》:“大夫,國體也。”
範寧 注:“君之卿佐,是謂股肱,故曰國體。”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流業》:“其德足以厲風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術足以謀廟勝,是謂國體, 伊尹、呂望 是也。”

⒉  國家的典章制度;治國之法。

《漢書·成帝紀》:“儒林之官,四海淵原,宜皆明於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故謂之博士。”
宋 陸游 《謝臺諫啟》:“望重朝綱,學通國體。”
清 姚瑩 《與陸制軍書》:“國體具存,紀綱不紊。”

⒊  國家或朝廷的體統、體面。

《明史·徐溥傳》:“外國相侵,有司檄諭之足矣,無勞遣使。萬一抗令,則虧損國體。”
《平山冷燕》第一回:“今恐叨飲過量,醉後失儀,有傷國體。”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咸豐季年三姦伏誅》:“載垣 端華 均著加恩,賜令自盡……此為國體起見,非朕之有私於 載垣 端華 也。”

⒋  表明國家根本性質的國家體制,是由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來決定的。

相關漢字解釋

國字解釋體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