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ㄈㄟˊ ㄗㄠˋ
拼音 féi zào
詞類名詞
⒈ 一種清洗及乳化劑。藉皂化作用,將金屬鹽類的鹼與天然油脂類的脂肪酸反應而生成的脂肪酸鹽。
英soap;
英文 soap, CL:塊|块[kuai4],條|条[tiao2]
德語 Seife (S)
法語 savon
肥皂「ㄈㄟˊ ㄗㄠˋ」
一種清潔用品。舊時將肥皂莢搗爛而成,今多用化學方法製成。
造句飯前便後最好用肥皂洗手。
肥皂「ㄈㄟˊ ㄗㄠˋ」
⒈ 一種清潔用品。舊時將肥皂莢搗爛為丸,用來洗濯衣物,稱為「肥皂」。今多用化學方法制成。
近胰子
⒈ 亦作“肥皁”。古代用皂莢或肥珠子等搗爛製成丸,用以洗滌去汙者,均稱“肥皂”。參見“肥皂莢”、“肥珠子”。
引宋 莊季裕 《雞肋編》捲上:“浙中 少皁莢,澡面涴衣,皆用肥珠子。木亦高大,葉如槐而細,生角,長者不過三數寸。子圓黑肥大,肉亦厚,膏潤於皁莢,故一名肥皁。”
元 鄭廷玉 《忍字記》第一折:“可怎生洗不下來,將肥皂來。”
明 劉侗 於奕正 《帝京景物略·金魚池》:“﹝魚﹞吞肥皂水得一死。”
⒉ 近代洗滌去汙用的化學制品,通常製成塊狀,沿舊稱。一般洗滌用的肥皂用油脂和氫氧化鈉製成。工業上用重金屬或鹼土金屬鹽的肥皂做潤滑劑。
引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原來他的化學教科書不好,那節肥皂的製造方法,沒有寫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