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ㄇㄨˋ ㄎㄜˋ
拼音 mù kè
詞類動詞
⒈ 在木上刻圖畫的藝術或方法,尤指在木料斷面上刻製圖畫以供印刷機拓印。
英wood engraving; woodcut;
英文 woodcut
德語 Holzschnitt (S)
法語 gravure sur bois
木刻「ㄇㄨˋ ㄎㄜˋ」
1.以刀雕木而成的。
造句木刻佛像
2.木製的雕刻品。
造句這座人像的木刻,表現出人體的力與美。
木刻「ㄇㄨˋ ㄎㄜˋ」
⒈ 一種版畫。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圖形,再用紙拓印。計有陰刻、陽刻或陰陽混合刻三種表現法。
⒉ 木製的雕刻品。
⒈ 用木料雕刻的。
引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木朝 開寶 中, 真州 有漁者釣得一木刻婦人,背刻‘ 丁 氏’二字。”
⒉ 指木雕之物。此指傳集人眾的木雕符信。
引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誌二》:“予奉使按邊,始為木圖寫其山川道路……至官所,則以木刻上之。”
此指木雕的地理模型。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刻名印》:“今 蒙古 、色目人之為官者,多不能執筆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
此指木雕的人名印章。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 雍正 ﹞十三年春,苗疆吏以徵糧不善,遠近各寨蠭起,徧傳木刻,妖言四煽,省城大吏尚不之信也。”
⒊ 木版雕印。參見“木板”。
引宋 汪逵 《淳化閣帖辨記》:“其本乃木刻,計一百八十四板,二千二百八十七行。其墨乃 李廷珪 墨,墨黑甚,如漆。其字比諸刻為肥。”
魯迅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山海經》也另買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圖贊,綠色的畫,字是紅的,比那木刻的精緻得多了。”
⒋ 版畫的一種。用刀在木板上刻成圖形,再拓印在紙上。
引魯迅 《書信集·致張慧》:“弟非畫家,不敢妄說,惟以意度之,木刻當亦與繪畫無異,基本仍在素描,且畫面必須統一也。”
魯迅 《書信集·致羅清楨》:“我以為少年學木刻,題材應聽其十分自由選擇,風景,靜物,蟲魚,即一花一葉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