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ㄘˊ ㄗㄠˇ
拼音 cí zǎo
詞類名詞
⒈ 精妙的詞彙;辭令。
例故意玩弄辭藻,毫無誠意。
英flowery language;
辭藻「ㄘˊ ㄗㄠˇ」
經過修飾的精美詞語,常指引用的典故或詩文中現有的詞語。
造句一篇好文章不但要有實在的內涵,也要有注意辭藻的修飾。
辭藻「ㄘˊ ㄗㄠˇ」
⒈ 經過修飾的精美詞語,常指引用的典故或詩文中現有的詞語。也作「詞藻」。
⒈ 詩文的辭采。常指用以藻飾文辭的典故或古人著作中的現成辭句。
引《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傳首京都”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璠 撰《後漢紀》,雖似未成,辭藻可觀。”
《北齊書·魏收傳》:“昕 風流文辯, 收 辭藻富逸, 樑主 及其群臣鹹加敬異。”
宋 陳善 《捫蝨新話·文章以氣韻為主》:“文章以氣韻為主,氣韻不足,雖有辭藻,要非佳作也。”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中》:“至‘十九首’及諸雜詩,隨韻成趣,辭藻氣骨,略無可採。”
郁達夫 《她是一個弱女子》:“就是有幾次有幾位先生私私塞在她手裡的信條,也沒有像這一封信樣的富於辭藻。”
⒉ 借指文辭。
引《南史·王僧孺傳》:“司徒 竟陵王 子良 開 西邸,招文學, 僧孺 與太學生 虞羲、丘國賓、蕭文琰、丘令楷、江洪、劉孝孫 並以善辭藻遊焉。”
宋 陳亮 《祭妻父何茂巨集文》:“以其餘力,發為辭藻。”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夢得 亦審音者,不獨工於辭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