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ㄔㄞ 一ˋ
拼音 chāi yì
詞類名詞
⒈ 舊時強迫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
英corvée;
⒉ 舊稱在官府中當差的人。
英bailiff in a feudal yamen;
英文 forced labor of feudal tenant (corvée), bailiff of feudal yamen
德語 Gerichtsbote (eines Yamen) (S)
法語 travail forcé féodal
差役「ㄔㄞ 一ˋ」
⒈ 舊時官府分派給人民的勞役。
引《舊唐書·卷一八·宣宗本紀》:「官健有莊田戶籍者,仰州縣放免差役。」
《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子丕繼業,差役甚重,東西驅馳,未有寧歲。」
⒉ 原指衙門中的公差。後亦泛指供差遣的人。
引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四出》:「小生扮差役上。」
《紅樓夢·第六〇回》:「可巧這柳家的是梨香院的差役,他最小意殷勤,伏侍得芳官一干人比別的乾孃還好。」
⒈ 封建時代派民戶輪流供官府驅使的徭役。
引宋 蘇轍 《三論分別邪正札子》:“天下皆思僱役而厭差役,今五年矣。”
《元代白話碑集錄·一二八八年無錫免秀才雜泛差役詔碑》:“今後在籍秀才,做買賣納商稅,種田納地稅,其餘一切雜泛差役,並行蠲免。”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七:“差役則民勞而財日匱,僱役則民逸而業可常。”
⒉ 舊時在衙門中當差的人。
引《紅樓夢》第九三回:“再者,也整治整治這些無法無天的差役才好。”
巴金 《憶·最初的回憶》:“於是差役又一五一十地下著板子,一直打到犯人招出實話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