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ㄉㄥ ㄌㄨㄥˊ
拼音 dēng lóng
詞類名詞
⒈ 照明用具,有透明的罩防風,通常有支架或提手。
英lantern;
燈籠「ㄉㄥ ㄌㄨㄥˊ」
以塑膠、細竹或鐵絲做骨架,外表糊上紗、紙,並用蠟燭、電燈做光源的燈具。可以提、掛,作為裝飾品或照明用具。
造句每逢廟會,社區裡便掛起一排排紅色燈籠,增添不少熱鬧的氣氛。 ◎
燈籠「ㄉㄥ ㄌㄨㄥˊ」
⒈ 以細竹或鐵絲做骨架,外表糊上紗或紙;或以塑膠做成,以蠟燭或電燈做為光源。可提在手上或掛在屋簷下,作為照明用具或裝飾品。
引《宋書·卷三·武帝紀下》:「床頭有土鄣,壁上掛葛燈籠、麻繩拂。」
《老殘遊記·第四回》:「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拿了個雙紅名帖。」
⒈ 一種籠狀燈具。其外層多以細篾或鐵絲等制骨架,而蒙以紙或紗類等透明物,內燃燈燭。供照明、裝飾或玩賞。
引《宋書·武帝紀下》:“床頭有土鄣、壁上掛葛燈籠。”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三折:“可可的我的燈籠剛到門就滅了,那裡討火燒他?”
《說岳全傳》第十一回:“又一個走堂的小二,拿著一盞燈籠,高高的擎起送考。”
巴金 《寒夜》一:“兩個燈籠紅亮亮地掛在球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