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ㄈㄥ ㄏㄨㄚˋ
拼音 fēng huà
詞類動詞
⒈ 教育感化;風俗教育。
例盛揖攘之容,以風化天下。——《漢書·禮樂志》
至今民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賢長吏,嗇夫、三老、孝弟受其恥。——《漢書·韓延壽傳》
英decency; morals and manners;
⒉ 岩石或建築物等因日晒雨淋而受到侵蝕。
英efflorescence; weathering;
風化「ㄈㄥ ㄏㄨㄚˋ」
1.風俗教化。
造句對於公然猥褻妨害風化的不法行為,警方應該加強取締。
2.與色情交易有關的。
造句每個國家風土民情都不相同,因而對風化場所的管理方式也有差別。
3.地質學上指岩石受氣候變化影響而破碎或分解的現象。
造句海邊的岩石經歷了長年風化,岩面上布滿了凹洞,形成特殊的景觀。
風化「ㄈㄥ ㄏㄨㄚˋ」
⒈ 風俗教化。
引《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出為義興太守,風化之美,奏課為最。」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你今私自趕來,有玷風化,是何道理?」
⒉ 色情交易的地方。
例如:「風化區」、「風化場所」。
⒊ 岩石在原地的崩解或分解,稱為「風化」。
⒈ 猶風教;風氣。
引《詩·豳風·七月序》:“周公 遭變,故陳 后稷 先公風化之所由。”
《後漢書·第五倫傳》:“光武 承 王莽 之餘,頗以嚴猛為政,後代因之,遂成風化。”
宋 陳亮 《酌古論·諸葛孔明下》:“權偪人主而上不疑,勢傾群臣而下不忌。厲精治 蜀,風化肅然。”
清 譚嗣同 《仁學》二二:“風化漸開,始有用貝代幣者。今 美洲 土番,猶有螺殻錢,即 中國 古時之貝,可為風化初開之證。”
⒉ 指風俗。
引唐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股肱良足詠,風化可還淳。”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廉使長厚》:“此亦厚風化之一端,故記之。”
⒊ 指社會上公認的道德規範。
引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四折:“那裡是正押《毛詩》韻!你道做了有傷風化,誰就你那燕爾新婚!”
《古今小說·李秀卿義結黃貞女》:“﹝ 周庠 ﹞因將女作男,事關風化,不好聲張其事。”
瞿秋白 《文藝雜著續輯·關於女人》:“正像正人君子罵女人奢侈,板著面孔維持風化,而同時正在偷偷的欣賞肉感的大腿文化。”
⒋ 舊指某些蟲鳥不經直接交配而生育。
引《莊子·天運》:“夫白鶂之相視,眸子不運而風化;蟲,雄鳴於上風,雌應於下風而風化。”
郭象 注:“鶂以眸子相視。蟲以鳴聲相應。俱不待合而便生子,故曰風化。”
⒌ 指將人或物暴棄於自然界,任其受到破壞或發生變化。
引《水滸傳》第一一六回:“天明,嶺上差人下來,將 解珍、解寶 屍首,就風化在嶺上。”
郭沫若 《<讀隨園詩話札記>後記》:“其俗先將死屍盛船棺,懸於高山絕壁,聽其風化。”
葉聖陶 《潘先生在難中》:“這個報告在幾點鐘以前早就教人家看熟了,現在便同風化了的戲單一樣,沒有一個人再望它一眼。”
⒍ 特指由於長期的風吹日晒、雨水沖刷、生物的破壞等作用,地殼表面和各種岩石受到破壞或發生變化。
引郭沫若 《今昔集·釣魚城訪古》:“碑文已經十分漫漶,用水蘸溼,始得一一辨認,再隔若干年代是會完全風化的。”
艾青 《雙尖山》詩:“千丈巖,高千丈,久遠的年代和風化的力量,把它劈成了廣闊的縱斷面。”
何永鰲 《火焰山上四十天》:“瑪瑙就是變質的火成岩,經過天長日久腐蝕風化而成的。”
⒎ 化學上指含結晶水的化合物在空氣中失去結晶水。
⒏ 教育感化。
引語出《詩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
鄭玄 箋:“風化、風刺皆謂譬喻不斥言也。”
《漢書·禮樂志》:“宜興辟雍,設庠序,陳禮樂,隆雅頌之聲,盛揖攘之容,以風化天下。”
《明史·廣西土司傳一·慶遠》:“各村寨皆置社學,使漸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