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ㄅㄞˋ ㄗˇ
拼音 bài zǐ
詞類名詞
⒈ 稗的俗稱。
英barnyard grass;
⒉ 稗的種子。
英seeds of barnyard grass;
⒊ 《聖經》上記載的據認為是毒麥的一種田間有害雜草。
英tare;
德語 Hühnerhirse (S)
法語 ivraie
稗子「ㄅㄞˋ ˙ㄗ」
1.→稗
稗子「ㄅㄞˋ ㄗˇ」
⒈ 稗的種子,顆粒甚小,常雜在米中。
⒉ 稗為雜草,會危害稻苗的生長,故稱不肖子為「稗子」。
⒈ 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像稻,葉鞘無毛。實如黍米,可食,或作飼料。雜生稻田中,有害稻子生長。亦指這種植物的果實。
引宋 洪邁 《容齋三筆·北狄俘虜之苦》:“自 靖康 之後,陷於 金 虜者,帝子王孫,宦門仕族之家,盡沒為奴婢,使供作務。每人一月支稗子五斗,令自舂為米,得一斗八升,用為餱糧。”
元 方回 《種稗嘆》詩:“一斗稗子價幾何,已值去年三鬥米。”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二·稗》﹝集解﹞引 陶弘景 曰:“稗子亦可食。”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和穀苗一塊長起來的,有莠草;和稻秧一塊長起來的,有稗子。”
⒉ 比喻品行惡劣的人。
引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然吾以為人心不同,一室之內,豈無 胡 越 ?況於孱壻悍婦,驕兒稗子,代不乏人,間隙一開,仇釁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