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ㄕˊ ㄎㄨ
拼音 shí kū
詞類名詞
⒈ 古時一種就著山崖開鑿成的寺廟建築,內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畫和石刻等。
例敦煌石窟。
雲崗石窟。
英grotto;
⒉ 山岩上的洞。
英cave;
英文 rock cave, grotto, cliff caves (often with Buddhist statues)
德語 Grotte (S)
法語 grotte (de roche ou falaise)
石窟「ㄕˊ ㄎㄨ」
泛指依山岩鑿成的石室。現多指內有石刻佛像或敘述佛教故事壁畫的石洞。
造句敦煌石窟、龍門石窟、雲崗石窟
石窟「ㄕˊ ㄎㄨ」
⒈ 泛指依山岩鑿成的石室。
引《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郭瑀傳》:「鑿石窟而居,服柏實以輕身。」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〇·物異》:「儛溪古岸石窟有方鏡,徑丈餘,照人五臟。」
⒉ 內有石刻佛像或敘述佛教故事壁畫的石洞,如我國的敦煌、雲崗和龍門石窟。
⒈ 依山岩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
引《晉書·隱逸傳·郭瑀》:“鑿石窟而居,服柏實以輕身。”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物異》:“儛溪 古岸石窟有方鏡,徑丈餘。”
宋 戴復古 《光澤溪上》詩:“風林無鳥宿,石窟有龍蟠。”
⒉ 一種就著山勢開鑿的寺廟建築,裡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畫。著名的有 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 等。
引《魏書·李崇傳》:“以臣愚量,宜罷尚方雕靡之作,頗省 永寧 土木之功,並減 瑤光 材瓦之力,兼分石窟鐫琢之勞。”
姜伯勤 《敦煌尋夢》:“現存的分四層排列的482個石窟,是五至十四世紀的沙漠中的大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