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詞語解釋 / 史記是什麽意思
「史記」詞語解釋

注音 ㄕˇ ㄐ一ˋ

拼音 shǐ jì

詞類名詞

⒈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西漢司馬遷著,原名《太史公書》。約於漢武帝太初元年至徵和二年間(公元前104—前91)撰成。司馬遷利用史官典籍,博採《左傳》、《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及諸子百家等書與實地採訪寫成。記述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天漢年間3000多年的歷史。後其書有缺,《武帝紀》、《三王世家》、《龜策列傳》、《日者列傳》等篇均為褚少孫所補。體裁分傳記為本紀、世家、列傳,以八書記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脈絡,為後世紀傳體史書所沿用。書中《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則記述了少數民族的活動,這些都是本書的優點。《史記》不僅僅是史學著作,由於描寫歷史人物生動形象,在文學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Shi Ji(Historical Records);

英文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by 司馬遷|司马迁[Si1 ma3 Qian1], first of the 24 dynastic histories 二十四史[Er4 shi2 si4 Shi3]

德語 Shiji (Eig, Werk, Autor: Sima Qian)​

法語 Shiji

國語辭典修訂本

史記「ㄕˇ ㄐ一ˋ」

⒈  古時史書的通稱。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

⒉  書名。漢朝司馬遷撰。一百三十卷。起自黃帝,訖漢武帝,分為本紀十二、表十、書八、世家三十、列傳七十。為二十四史之一,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南朝宋裴駰作集解,唐司馬貞作索隱,張守節作正義。

引證解釋

⒈  記載歷史的書。

《書序》:“約史記而修《春秋》。”
《史記·周本紀》:“周太史 伯陽 讀史記曰:‘ 周 亡矣。’”
張守節 正義:“諸國皆有史以記事,故曰史記。”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春秋》者, 魯 史記之名也。”
宋 曾鞏 《李清臣等轉官制》:“然史記冊書,國家之典……傳之萬世,宜有論次。”

⒉  後用以專稱《太史公書》,遂成為書名。

相關漢字解釋

史字解釋記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