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ㄊㄠ ㄊ一ㄝˋ
拼音 tāo tiè
詞類名詞
⒈ 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猛獸,常見於青銅器上,用作紋飾,稱為饕餮紋。
例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呂氏春秋·先識》
英a mythical ferocious animal;
⒉ 貪吃者或性情貪婪的人。
英voracious eater; glutton; gourmand;
英文 ferocious mythological animal, the fifth son of the dragon king, zoomorphic mask motif, found on Shang and Zhou ritual bronzes, gluttonous, sumptuous (banquet)
德語 Taotie (gefräßige Bestie der chinesischen Mythologie) (S), Unmensch (S), Vielfraß, Fresssack (S)
法語 masque Taotie (figure de monstre fréquente sur les bronzes, aussi appelé glouton)
饕餮「ㄊㄠ ㄊㄧㄝˋ」
1.傳說中一種凶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鐘鼎彝器多刻其頭形以為飾。
造句青銅器上的饕餮面紋,變化眾多。
2.比喻貪吃的人。簡稱為「饕」。如老饕
饕餮「ㄊㄠ ㄊ一ㄝˋ」
⒈ 傳說中一種凶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鐘鼎彝器多刻其頭形以為飾。
引《呂氏春秋·先識覽·先識》:「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細看那鏡小小隻有四五寸,面上精光閃爍,背上鼻鈕四傍,隱起窮奇饕餮魚龍波浪之形。」
⒉ 比喻凶惡貪婪的人。
引《左傳·文公十八年》:「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
漢·蔡邕〈太尉李成碑〉:「百司震肅,饕餮風靡。」
⒊ 饕為貪財,餮為貪食。饕餮比喻貪吃的人。
引唐·杜甫〈麂〉詩:「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
近貪饞 貪嘴
⒈ 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怪物。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以為裝飾。
引《呂氏春秋·先識》:“周 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穀,彊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曰饕餮。”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六:“紹聖 初,先人官 長安府,於西城 漢高祖 廟前賣湯餅民家,得一白玉奩,高尺餘,遍刻雲氣龍鳳,蓋為海中神山,足為饕餮,實 三代 寶器。”
⒉ 比喻貪得無厭者,貪殘者。
引《魏書·桓玄傳》:“取妾之僭,殆同六體,乃使尚書僕射為媒人,長史為迎客,嬖媵饕餮,賀同長秋。”
清 唐孫華 《發粟行》:“竟使官糈飫饕餮,詔書掛壁徒空文。”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故令貪夫盈於朝列,饕餮貢於大庭。”
⒊ 特指貪食者。
引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講究吃,他是個有名的饕餮,精於品味食物的美惡。”
⒋ 比喻貪婪;貪殘。
引《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居上無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無忠誠之節,而有姦欺之罪。”
艾青 《蘆笛·馬騫》詩:“它的饕餮的鯨吞,能使東方的豐饒的土地,遭難得比經了蝗蟲的打擊和旱災還要廣大,深邃而不可救援!”
⒌ 貪婪地吞食。
引唐 杜甫 《麂》詩:“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
清 李漁 《奈何天·夥醋》:“終不然闖席的任情饕餮,先來客反忍空枵。”
聶紺弩 《略談魯迅先生的<野草>》:“而人類的惡鬼則高踞在這些活的屍骨,死的生命上饕餮著人肉的筵席。”
⒍ 相傳為 堯 舜 時的四凶之一。參見“四凶”。
引《左傳·文公十八年》:“舜 臣 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 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 堯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凶也。”
《呂氏春秋·恃君》:“鴈門 之北, 鷹隼、所鷙、須窺 之國, 饕餮、窮奇 之地。”
⒎ 複姓。 南朝 樑世祖 賜 武陵王 紀 姓 饕餮氏。見《梁書·武陵王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