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ㄒ一ㄤˋ ㄑ一ˊ
拼音 xiàng qí
詞類名詞
⒈ 棋類運動的一種,雙方各有棋子十六個,一將(帥)、兩士(仕)、兩象(相)、兩車、兩馬、兩炮、五卒(兵),按規則移動棋子,將死對方的將(帥)為勝。
英Chinese chess;
英文 Chinese chess, CL:副[fu4]
德語 chinesisches Schach (S), Xiangqi (Eig), Schachspiel mit 32 Figuren
法語 échecs chinois, xiangqi
象棋「ㄒㄧㄤˋ ㄑㄧˊ」
1.一種棋戲。兩人對下,黑棋與紅棋各有將士象或帥仕相等十六顆子,各子走法不同。棋盤由九條直線與十條橫線組成,中間畫有河界。雙方交替走子,以攻死對方的將或帥為勝。
造句下象棋可以激盪腦力,是一種很好的休閒活動。 △象戲
2.象棋遊戲所使用的棋子。
造句這副象棋被小弟弟弄丟了兩顆棋子。
象棋「ㄒ一ㄤˋ ㄑ一ˊ」
⒈ 一種棋戲。兩人對下,持黑棋的一方有一個將,二個士、象、車、馬、包,五顆卒等十六顆子;紅棋則為一個帥,二個仕、相、車、傌、炮,五顆兵等十六顆子,各子走法不同。棋盤由九條直線與十條橫線組成,中間劃有河界。雙方交替走子,以攻死對 方的將或帥為勝。
⒉ 象棋遊戲所使用的棋子。
⒈ 亦作“象碁”。
⒉ 先秦 六簙戲用象牙做的棋子。黑白各六枚。
引《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
王逸 注:“言宴樂既畢,乃設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為棊,麗而且好也。”
洪興祖 補註引 鮑巨集 《博經》:“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
⒊ 古代弈之一種,亦曰象戲。相傳 戰國 時已有之。其後 北周武帝 制《象經》,集百僚講說。據傳《象經》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機。 《隋書·經籍志》兵家著錄《象經》一卷,題 周武帝 撰,書亦不傳。 宋 司馬光 作有《古局象棋圖》,與今象棋不同。
引漢 劉向 《說宛·善說》:“燕 則鬭象棋而舞 鄭 女。”
⒋ 現今通行的象棋,相傳為 唐 牛僧孺 所制。刻圓木或牙、骨為棋子三十二枚,紅黑各半。兩人對弈,一方以帥統士、相及車、馬、炮各二,卒五;一方以將統士、象及車、馬、砲各二,兵五。弈時雙方輪流行棋,以將一方之將帥圍死為勝。現在又稱中國象棋,以區別於國際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