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ㄨˊ ㄨㄟˊ
拼音 wú wéi
詞類名詞
⒈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
英letting things take their own course;
⒉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英help sb.to change;
⒊ 不要,不用。
例無為在歧路。——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英don't;
相似詞
相反詞
無為「ㄨˊ ㄨㄟˊ」
1.道家主張一切清靜虛無,順其自然,不從事人為干預。
造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老子.第三十七章》)
2.以德化民,不採政刑。
造句無為而治
3.不知所為,無事可做。
造句寤寐無為,涕泗滂沱。(《詩經.陳風.澤陂(ㄆㄧˊ)》)
無為「ㄨˊ ㄨㄟˊ」
⒈ 不從事人為干預,而任萬物自然生長之意。
引《老子·第三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⒉ 以德化民,不採政刑。
引《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
宋·王安石〈贈上元宰樑之儀承議〉詩:「民欺自不忍,縣治本無為。」
⒊ 勿、不要、不必。
引《文選·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無為守窮賤,?軻長苦辛。」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丞相主簿欲檢校帳下。公語主簿:『欲與主簿周旋,無為知人几案閒事。』」
⒋ 縣名。位於安徽省蕪湖縣西。三國時曹操攻孫權,築城於此,師老無功,因稱無為城。宋置無為縣,明時省縣入州,清仍之,至民國改州為縣。
⒌ 佛教用語。非造作,非條件構成的。
例如:「虛空是無為法。」
⒈ 道家主張清靜虛無,順應自然,稱為“無為”。
引《老子》:“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淮南子·原道訓》:“無為為為,而合於道,無為言言,而通乎德。”
明 方孝孺 《懶齋記》:“道家之説貴無為而主靜。”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三篇:“然 老子 之言亦不純一,戒多言而時有憤辭,尚無為而仍欲治天下。”
⒉ 儒家主張選能任賢,以德化人,亦稱為“無為”。參見“無為而治”。
引《禮記·中庸》:“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離合根》:“故為人主者,以無為為道,以不私為寳。”
宋 王安石 《贈上元宰》詩:“民欺自不忍,縣治本無為。”
明 李贄 《藏書·儒臣傳一·德業儒臣後論》:“聖人之學,無為而成者也。”
康有為 《上清帝第二書》:“列國並立,則爭雄角智,一統垂裳,則拱手無為。”
⒊ 佛教語。指無因緣造作,無生住異滅四相之造作為“無為”。
引漢 牟融 《理惑論》:“佛道崇無為,樂施與持戒,兢兢如臨深淵者。”
唐 李邕 《大相國寺碑》:“莊嚴不獨於示相,功德何止於無為。”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袁巨集論佛說》:“其教也,以修善慈心為主,不殺生,專務清浄。其精者為沙門。沙門, 漢 言息也,蓋息意去欲,歸於無為。”
⒋ 不知所為;無事可作。
引《詩·陳風·澤陂》:“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宋書·張暢傳》:“今端坐無為,有博具可見借。”
唐 韓愈 《示兒》詩:“酒食罷無為,棊槊以相娛。”
⒌ 沒有作用;無用。
引《國語·吳語》:“危事不可以為安,死事不可以為生,則無為貴智矣。”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以臣之言為不可,久留臣無為也。”
⒍ 無所作為。
引宋 王安石 《上時政疏》:“夫因循苟且,逸豫而無為,可以僥倖一時,而不可以曠日持久。”
明 李贄 《三教歸儒說》:“然則今之無才無學、無為無識而欲致大富貴者,斷斷乎不可以不講道學矣。”
⒎ 別做;不做。
引《左傳·哀公二十六年》:“乃盟於少寢之庭,曰:‘無為公室不利!’”
唐 韓愈 《北極贈李觀》詩:“無為兒女態,憔悴悲賤貧。”
明 劉基 《三月八日偕徐成中等遊南鎮得禽字》:“願作膠與漆,無為商與參。”
⒏ 不用;何必。
引《西京雜記》卷二:“揚雄 讀書,有人語之曰:‘無為自苦,《玄》故難傳。’”
《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無為守窮賤,轗軻常苦辛。”
宋 王安石 《車螯》詩之二:“無為久自苦,含匿不暴陳。”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乃知天地間,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無為多畏忌。”
⒐ 猶無從。
引《世說新語·方正》“阮宣子 論鬼神有無者” 劉孝標 注引 漢 王充 《論衡》:“如審鬼者死人精神,人見之,宜從裸袒之形,無為見衣帶被服也。何則?衣無精神也。”
⒑ 無人幫助。
引《左傳·昭公十三年》:“子產 歸,未至,聞 子皮 卒,哭,且曰:‘吾已!無為為善矣。’”
⒒ 無事。特指無戰爭,無軍役之事。
引《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逢此百罹。”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 漢 祚衰。”
⒓ 不認為,不覺得。 《左傳·成公二年》:“晉 師歸, 範文子 後之。
引武子 曰:‘無為吾望爾也乎?’”
楊伯峻 注:“為同謂。”
謂順應自然,不求有所作為。 《易·繫辭上》:“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孔穎達 疏:“任運自動,不須營造,是無為也。”
《莊子·天道》:“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