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ㄊ一ㄥˇ ㄕㄣ
拼音 tǐng shēn
詞類動詞
⒈ 直起身來。
英straighten one's back;
⒉ 脫身。
例挺身逃逸。
英extricate oneself from; get away;
相反詞
英文 to straighten one's back
德語 sich aufrichten (V)
法語 se redresser, aller hardiment de l'avant
挺身「ㄊ一ㄥˇ ㄕㄣ」
⒈ 挺立身軀。表示毫不畏縮,勇往直前。
引宋·蘇軾〈留侯論〉:「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因此膽子益壯,挺身而進,毫不顧忌。」
反退卻 畏縮
⒈ 獨自脫身。
引《漢書·劉屈氂傳》:“屈氂 挺身逃,亡其印綬。”
顏師古 注:“挺,引也。獨引身而逃難。”
《陳書·文學傳·阮卓》:“唯 卓 挺身而還,衣裝無他,時論鹹伏其廉。”
《隋書·宇文忻傳》:“帝為賊所窘,左右皆殲,帝挺身而遁。”
⒉ 直起身子;奮身而起。
引《三國志·魏志·龐淯傳》“淯 母 娥 自傷父讎不報” 裴松之 注引 晉 皇甫謐 《列女傳》:“娥親 迺挺身奮手,左抵其額,右樁其喉,反覆盤旋,應手而倒。”
唐 杜甫 《八哀詩·汝陽郡王璡》:“詔王來射雁,拜命已挺身。”
宋 蘇軾 《留侯論》:“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鬭,此不足為勇也。”
《兒女英雄傳》第五四回:“為什麼挺身出來要攬這樁閒事?”
聞一多 《愈戰愈強》:“盧溝橋 的烽火一起,我們挺身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