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ㄐㄨㄢˋ ㄩㄥˇ
拼音 juàn yǒng
詞類形容詞
⒈ 言辭、詩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長,引人入勝。
例通論戰國時說士權變,亦自序其說,凡八十一首,號曰《雋永》。——《漢書·蒯通傳》
語頗雋永,耐人尋味。
英meaningful;
相似詞
相反詞
雋永「ㄐㄩㄢˋ ㄩㄥˇ」
意義深長而耐人尋味。
造句他的詩作頗負盛名,短詩尤以清新雋永見稱。
雋永「ㄐㄨㄢˋ ㄩㄥˇ」
⒈ 甘美而意義深長,耐人尋味。
近有味
反枯燥
⒈ 亦作“雋永”。
⒉ 食物甘美有回味。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九:“橄欖, 閩 蜀 俱有之。
引閩中 丁香一品,極小,雋永,其味勝於 蜀 產。”
郭沫若 《蘇聯紀行·六月廿日》:“大使館是租住的,陳設相當堂皇。喝一盞蓋碗的 中國 茶,特別感覺著雋永。”
⒊ 書名。
引《漢書·蒯通傳》:“通 論 戰國 時説士權變,亦自序其説,凡八十一首,號曰《雋永》。”
顏師古 注:“雋,肥肉也;永,長也。言其所論甘美而義深長也。”
後以謂言語、詩文意味深長。 宋 陸游 《午枕》詩:“書中至味人不知,雋永無窮勝粱肉。”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作詩﹞體貴正大,志貴高遠,氣貴雄渾,韻貴雋永。”
朱自清 《短詩與長詩》:“短詩以雋永勝,長詩以宛曲盡致勝。”
⒋ 指深長之意味。
引金 麻革 《阻雪華下》詩:“愛山久成癖,得山真雋永。”
元 薩都剌 《經姑蘇與張天雨楊廉夫鄭明德陳敬初同遊虎丘山次東坡舊題韻》:“香積餉醍醐,法喜得雋永。”
清 黃虞稷 《行狀》:“先生於書,四部六籍靡不綜舉,摽新領異,務歸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