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一ㄥˊ ㄌ一ㄢˊ
拼音 yíng lián
詞類名詞
⒈ 掛或貼於楹柱上的對聯。泛指對聯。
英couplets hung on the pillars of a hall;
楹聯「ㄧㄥˊ ㄌㄧㄢˊ」
懸於門旁或柱子上的對聯。字數多寡無定規,但要求對偶工整,平仄協調,為詩詞形式的演變。
楹聯「一ㄥˊ ㄌ一ㄢˊ」
⒈ 懸於門旁或柱子上的對聯。字數多寡無定規,但要求對偶工整,平仄協調,為詩詞形式的演變。
⒈ 掛或貼於楹柱的對聯。又稱楹帖。相傳始於 五代 後蜀 主 孟昶 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佳節賀長春。” 宋 時更用於楹柱,故名。參閱 宋 張唐英 《蜀檮杌》卷下。
引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續集·許宗伯》:“每聞僧作法事歸,必聚論人家字畫。有云堂幅好者,有云單條好者,有云橫披更妙者,有云楹聯出色者,爭論不一。”
蘇曼殊 《與劉三書》:“得山 得公書楹聯,亦歡喜無量。”
郭沫若 《題桂花軒》詩序:“軒在 端州 七星巖 湖畔,門外有集 毛主席 詞句楹聯一副:‘風景這邊獨好,江山如此多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