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ㄆㄨ ㄙㄨˋ ㄙㄨˋ
拼音 pū sù sù
詞類擬聲詞
⒈ 形容眼淚紛紛落下的樣子。
英one's tears trickle down;
撲簌簌「ㄆㄨ ㄙㄨˋ ㄙㄨˋ」
⒈ 狀聲詞。形容風聲,或不停的擅抖、滾動的聲音。元·尚仲賢元·楊梓也作「撲魯魯」、「撲碌碌」、「撲速速」、「普碌碌」、「普速速」。
引《柳毅傳書·第二折》:「起幾個骨碌碌的轟雷,更一陣撲簌簌的怪風。」
《豫讓吞炭·第三折》:「滴溜溜擁身飛過,赤力力鎮動花梢,撲簌簌驚起棲鴉,悄蹙蹙的潛蹤躡足。」
⒉ 形容物體輕輕的、不斷的落下來。大多用來形容流淚急而多的樣子。也作「噗嚕嚕」、「噗碌碌」。
引《董西廂·卷六》:「這對眼兒,淚珠兒滴了萬顆;止約不定,恰才淹了,撲簌簌的又還偷落,勝秋雨點兒多。」
《紅樓夢·第一一一回》:「扶了鶯兒走到靈前,一面奠酒,那眼淚早撲簌簌流下來了。」
⒈ 亦作“撲速速”。
⒉ 形容物體輕輕而不斷地落下。多形容流淚。
引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三三出:“撲簌簌淚兩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淚珠兒滴了萬顆,止約不定,恰才淹了,撲簌簌的又還偷落。”
⒊ 搖動或抖動貌。
引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二折:“迭屑屑魂飛膽落,撲速速肉顫身搖。”
清 王廷紹 《寄生草·眼睛皮兒撲簌簌跳》:“眼睛皮兒撲簌簌跳,耳朵垂兒常發燒,未開門喜鵲不住喳喳叫。”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二章:“栓栓 的哭聲好像尖刀子一樣,戳著 生寶 的心窩。 生寶 的心撲簌簌地顫抖著。”
⒋ 象聲詞。
引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二折:“只聽的撲簌簌鞋底鳴,諕的我顫兢兢手腳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