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ㄉ一ㄥ ㄉㄤ
拼音 dīng dāng
詞類擬聲詞
⒈ 形容金屬、瓷器等撞擊的聲音。
例盤碗碰得叮噹響。
英clank;
叮噹「ㄉㄧㄥ ㄉㄤ」
狀聲詞。形容金、石、玉器等互相碰擊的聲音。
造句這輛玩具車只要一開動便會叮噹叮噹的響。
叮噹「ㄉ一ㄥ ㄉㄤ」
⒈ 狀聲詞。形容金、石、玉器等互相碰擊的聲音。也作「玎璫」、「丁當」。
引《西遊記·第一一回》:「只見那壁環珮叮噹,仙香異常。」
《紅樓夢·第五三回》:「鴉雀無聞,只聽鏗鏘叮噹,金鈴玉佩微微搖曳。」
⒉ 一種和尚做佛事所用的法器。形如銅鑼,有木把。後亦指孩童所玩的小鑼。
引《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小孩子吹的簫,打的叮噹,女人戴的錫簪子。」
⒊ 引申為打破東西。
引《金瓶梅·第五八回》:「如何恁拏出來?一時叮噹了我這鏡子,怎了?」
⒈ 衝突、動武。
例如:「他們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叮噹起來了!」
⒈ 形容玉石、金屬、瓷器等撞擊的聲音。
引宋 許月卿 《夢中作》詩:“金翹何婀娜,玉佩遽叮噹。”
清 洪昇 《長生殿·重圓》:“仙佩互趨蹌,趁天風,惟聞遙送叮噹。”
劉半農 《鐵匠》詩:“叮噹!叮噹!清脆的打鐵聲,激動夜間沉默的空氣。”
丁玲 《給孩子們·幼稚園》:“跑著,跑著,忽然叮噹叮噹的響起來了。”
⒉ 指爭吵。起來,都一下子湧到院子裡。”
引《人民文學》1977年第11期:“這時一幫社員從門口路過,聽到 桂蘭 和 鐵柱 你一句我一句地“叮噹”
⒊ 僧人做佛事用的一種打擊樂器,形如銅鑼,有木把,用丁字形細木棒敲擊。
引《儒林外史》第四回:“吃了開經麵,打動鐃、鈸、叮噹,唸了一卷經,擺上早齋來。”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小孩子吹的簫,打的叮噹,女人戴的錫簪子,撾著了這一件,掉了那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