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ㄓㄨㄥ ㄨㄞˋ
拼音 zhōng wài
詞類形容詞
⒈ 中國和外國。
例中外賓客。
中外所同。——蔡元培《圖畫》
講中外之故。——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英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⒈ 裡面和外面。
例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明史》
英inside and outside;
英文 Sino-foreign, Chinese-foreign, home and abroad
德語 China und das Ausland, chinesisch und ausländisch
法語 Sino-étranger, chinois étranger, à domicile et à l'étranger
中外「ㄓㄨㄥ ㄨㄞˋ」
⒈ 內心和外表。
引《逸周書·卷六·諡法》:「行見中外,曰愨。」
⒉ 中國和外國。
引《史記·卷一〇·孝文字紀》:「夫久結難連兵,中外之國將何以自寧?」
《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宣帝之世,會呼韓來降,故邊人獲安、中外為一。」
⒊ 中央與地方。
引《漢書·卷九·元帝紀》:「以用度不足,民多復除,無以給中外繇役。」
《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序》:「樑冀受鉞,跡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從,上下屏氣。」
⒋ 中表兄弟。
引漢·蔡琰〈悲憤詩〉二首之一:「既至家人盡,又復無中外。」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安仁詩所謂『子親伊始,我父唯舅。』」
⒈ 表裡,內心與外表。
引《逸周書·諡法》:“行見中外,曰慤。”
孔晁 注:“表裡如一。”
⒉ 宮內和宮外。
引《管子·君臣下》:“是以中外不通,讒慝不生,婦言不及宮中之事,而諸臣子弟無宮中之交。”
《史記·李斯列傳》:“中外若一,事無表裡。”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二十餘日,中外不通,兩宮安否?”
⒊ 朝廷內外,中央和地方。
引《漢書·元帝紀》:“以用度不足,民多復除,無以給中外繇役。”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孔融 被收,中外惶怖。”
宋 司馬光 《與吳相書》:“竊見國家自行新法以來,中外恟恟,人無愚智,鹹知其非。”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劍池生公講臺字皆宋人書》:“﹝ 邵必 ﹞善篆隸, 仁宗 朝歷官中外。”
⒋ 猶裡外。
引《史記·匈奴列傳》:“冒頓 縱精兵四十萬騎圍 高帝 於 白登,七日, 漢 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⒌ 中原和邊疆;中國和外國。
引《後漢書·南匈奴傳》:“宣帝 之世,會 呼韓 來降,故邊人獲安,中外為一,生人休息六十餘年。”
瞿秋白 《亂彈·財神還是反財神一》:“一切種種中外大小的財神菩薩才是 中國 的主子。”
⒍ 家庭內外,家人和外人。
引漢 班昭 《女誡》:“戰戰兢兢,常懼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漢 蔡邕 《司徒袁公夫人馬氏碑銘》:“夫人營克家道,扶翼政事,聰明達乎中外,隱括及乎無方。”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因爾便吐血,數日而亡。中外憐之,莫不悲嘆。”
⒎ 指中表之親。
引漢 蔡琰 《悲憤詩》:“既至家人盡,又復無中外。”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下》:“謝胡兒 作著作郎,嘗作 王堪 傳,不諳 堪 是何似人。諮 謝公。謝公 答曰:‘ 堪,列 之子, 阮千里 姨兄弟, 潘安仁 中外。’”
唐 張固 《幽閒鼓吹》:“某與 賀(李賀 )中外,自小同處,恨其傲忽,常思報之,所得兼舊有者,一時投於溷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