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子詞語解釋 / 注子是什麽意思
「注子」詞語解釋

注音 ㄓㄨˋ ㄗˇ

拼音 zhù zǐ

詞類名詞

⒈  古代酒壺。金屬或瓷製成。可坐入注碗中。始於晩唐,盛行於宋元時期。

⒉  賭博時所押的錢。

⒊  量詞。用於款項。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子「ㄓㄨˋ ㄗˇ」

⒈  一種長頸的酒壺。

《水滸傳·第二四回》:「那婦人暖了一注子酒,來到房裡。」

引證解釋

⒈  古代酒壺。金屬或瓷製成。可坐入注碗中。始於晚 唐,盛行於 宋 元 時期。 唐 李匡乂 《資暇集·注子偏提》:“元和 初,酌酒猶用樽杓……居無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罃,而蓋、觜、柄皆具。

大和 九年後中貴人惡其名同 鄭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異,目之曰偏提。”
宋 曾慥 《高齋漫錄》:“歐公 作 王文正 墓碑,其子 仲儀 諫議,送金酒盤醆十副,注子二把,作潤筆資, 歐公 辭不受。”
《醒世恆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他每吩咐小和尚,另藏著一把注子,色味雖同,酒力各別。”

⒉  賭博時所押的錢。

洪深 《雞鳴早看天》第三幕:“這注子下得不小啊。”
郭沫若 《創造十年續篇》六:“注子竟有大到三四十元以上的。”

⒊  量詞。用於款項。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你是甚麼巧主兒!囮著獃子,還不問他要一大注子,肯白白放了他回去!”

相關漢字解釋

注字解釋子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