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ㄑ一ㄣˊ ㄩㄝˋ
拼音 qín yuè
⒈ 春秋時兩個國家,一南一北相距很遠,不大往來。後比喻兩方疏遠。
例這公子賦性慷慨,原不是秦越肥瘠,不肯引手一救之人。——《歧路燈》
英distant relationship;
秦越「ㄑ一ㄣˊ ㄩㄝˋ」
⒈ 春秋時,秦國位於西北,越國居於東南,兩國相距遙遠。藉以比喻關係疏遠,互不關心。
引《宋史·卷一七八·食貨志上六》:「願陛下課官吏,使之任牛羊芻牧之責;勸富民,使之無秦越肥瘠之視。」
⒈ 春秋 時 秦 在西北, 越 居東南,相距極遠。詩文中常並舉以喻疏遠隔膜,互不相關。
引唐 韓愈 《爭臣論》:“﹝ 陽子 ﹞視政之得失,若 越 人視 秦 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
《續資治通鑑·宋理宗嘉熙三年》:“四川 急則 荊 閫援之, 和 濡 急則 江 閫援之, 真 泰 急則 淮 閫援之,務要脈絡貫通,毋或 秦 越 相視。”
明 劉元卿 《賢奕編·懷古》:“今富貴子弟,鞭撻童僕,不知輕重,忍視骨肉疾苦,殆猶 秦 越,獨何心哉!”
清 黃景仁 《舟中詠懷》:“同調閒巖岑, 秦 越 罕投贈。”
蔡元培 《敬告全國同胞》:“今者戰端開矣,猶未至全國糜爛之境也,往者不諫,來者可追,吾儕而坐視其孰勝孰負,若 秦 越 人之視肥瘠,則亦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