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詞語解釋 / 歌仔戲是什麽意思
「歌仔戲」詞語解釋

注音 ㄍㄜ ㄗㄞˇ ㄒ一ˋ

拼音 gē zǎi xì

⒈  由漳州薌江一帶的什錦歌、採茶曲和鼓歌等各種民謠流傳到臺灣而綜合成的一種戲曲。曲調以大調、背思、什念、七字調及各種哭調為主,特點是曲多白少,而且沒有固定格律,表現力強。

Taiwanese opera;

國語辭典簡編本

歌仔戲「ㄍㄜ ㄗˇ ㄒㄧˋ」

一種流行於臺、閩地區的地方戲曲。明末清初閩南的錦歌、採茶曲、車鼓弄等民間藝術相繼傳入臺灣後,吸收本地的民歌、說唱,並受京戲、四平戲的影響,逐漸發展為獨立劇種。初期常在空地演出,稱為「落地掃」。主要曲調為七字調、大調、哭調、雜念調等。表演時由殼仔弦、大管弦、月琴等伴奏,演員配合曲調、臺步及身段,以方言演唱歌詞,並加入說白,演出故事。大約形成於民國初年,而盛於光復之後。

造句這幾年以來,傳統歌仔戲的藝術重新受到了年輕人的青睞,紛紛投入推展行列。

國語辭典修訂本

歌仔戲「ㄍㄜ ㄗㄞˇ ㄒ一ˋ」

⒈  一種民間戲曲。流行於閩、臺地區。明末閩南的錦歌、採茶曲、車鼓弄等民間藝術傳入臺灣後,吸收本地的民歌、說唱,並受京戲、四平戲的影響,逐漸發展成為獨立戲種。初期常在空地演出,稱為「落地掃」。主要曲調為七字調、大調、哭調、雜念調等。伴奏樂器以殼仔弦、大廣弦、月琴、臺灣笛為主,伴以鑼鼓等打擊樂器。今日在大陸閩南龍溪、薌江一帶,流行的歌仔戲,是由臺灣傳過去的。

相關漢字解釋

歌字解釋仔字解釋戲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