鞀鼓詞語解釋 / 鞀鼓是什麽意思
「鞀鼓」詞語解釋

注音 ㄊㄠˊ ㄍㄨˇ

拼音 táo gǔ

⒈  有柄的小鼓。以木貫之,搖之作聲。古祭禮用的一種樂器。亦指鞀鼓之聲。

國語辭典修訂本

鞀鼓「ㄊㄠˊ ㄍㄨˇ」

⒈  古代的一種鼓。其形制和奏法與今日的撥浪鼓相似,是鼓穿在木柄上,鼓框左右用繩系著兩個小珠狀物,手搖木柄,珠狀物來回敲擊鼓面以發聲。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金次福、鮑廷璽,兩人領了一班司球的、司琴的、司瑟的、司管的、司鞀鼓的、司祝的、司敔的。」

引證解釋

⒈  一種搖鼓。俗稱撥浪鼓。

《書·益稷》:“下管鞀鼓合止柷敔。”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鴿異》:“小者上下飛鳴,時集其頂,翼翩翩如燕子落蒲葉上,聲細碎,類鞀鼓;大者伸頸不敢動。”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我的種痘》:“一樣玩具是 朱熹 所謂‘持其柄而搖之,則兩耳還自擊’的鞀鼓,在我雖然也算難得的事物,但彷彿曾經玩過,不覺得希罕了。”

相關漢字解釋

鞀字解釋鼓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