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ㄓˇ ㄅ一ˇ
拼音 zhǐ bǐ
⒈ 紙和筆。書寫用具。
⒉ 指文章;文字。
⒊ 指字據。
紙筆「ㄓˇ ㄅ一ˇ」
⒈ 紙與筆,泛指書寫的文具。
引《三國演義·第一〇六回》:「左右取紙筆與勝,勝寫畢,呈上。」
《文明小史·第四八回》:「白趨賢就借一品香的紙筆,寫了五張請客票。」
⒉ 字據、借據。
引《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七·鷰子賦》:「今日之下,(乞與)些些方便,還有紙筆當直,莫言空手冷麵。」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陳四老爺一時銀子不湊手,就託他情願對扣借一百銀子還他,限兩個月拿二百銀子取回紙筆。」
⒈ 紙和筆。書寫用具。
引《周禮·考工記·築氏》“築氏為削” 鄭玄 注“今之書刃” 唐 賈公彥 疏:“鄭 雲‘今之書刃’者:漢 時 蔡倫 造紙, 蒙恬 造筆。古者未有紙筆,則以削刻字。至 漢 雖有紙筆,仍有書刃,是古之遺法也。”
《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乞給紙筆,真草唯命。”
《晉書·葛洪傳》:“﹝ 葛洪 ﹞伐薪以貿紙筆,夜輒寫書。”
巴金 《隨想錄》五:“有感情無處傾吐時我經常求助於紙筆。”
⒉ 指文章;文字。
引晉 陶潛 《責子》詩:“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清 李漁 《玉搔頭·收奸》:“今日這些薄禮,不便形於紙筆。”
⒊ 指字據。
引《二刻拍案驚奇》卷十:“雙荷 道:‘不該就寫紙筆與他?’”
《儒林外史》第五回:“黃 家的借約,我們中間人立個紙筆與他,説尋出作廢紙無用。”